最新刊期

    2019年第37卷第2期

      综述

    • 海水提铀研究进展 AI导读

      据最新报道,国内外科学家在海水提铀领域取得新进展,为解决铀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
      敖浚轩, 徐晓, 李玉娜, 吴国忠, 李晴暖, 马红娟
      2019, 37(2): 201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101
      摘要:铀作为核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系统核燃料和军事核武器。目前陆地探明的铀矿总量不超过500万吨,人类将关注点转向海水中铀资源的提取。吸附法作为海水提铀中最有前景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包括各种吸附剂的制备,吸附机理的研究,以及真实海水中提取铀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海水提铀领域中的吸铀材料制备、吸附机理、吸附工艺和海试平台等研究进行了总结。虽然海水提铀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真实海试实验的结果反映出高效吸附材料制备等一些关键问题仍亟需解决。  
      关键词:海水提铀;吸附材料;配位机理   
      194
      |
      86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6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辐射化学

    • 电子束辐照聚醚醚酮薄膜的氧化效应 AI导读

      科技媒体新闻记者报道:研究揭示了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对聚醚醚酮薄膜性能的影响,为材料改性提供新思路。
      谭海容, 邢哲, 刘伟华, 沈蓉芳, 吴国忠
      2019, 37(2): 202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201
      摘要:为了研究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对聚醚醚酮(PEEK)薄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于室温下分别在空气和氧气气氛中研究了PEEK薄膜的电子束辐射效应。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仪、原子力显微镜、热重分析和万能拉力机,测试了不同氧气含量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EEK薄膜化学结构、表面性质、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吸收剂量范围内,FTIR谱图中未出现新的红外吸收峰;辐照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静态水接触角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辐照气氛中氧气含量的增加,薄膜热稳定性降低;空气和氧气气氛中辐照样品的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  
      关键词:聚醚醚酮;电子束;辐射效应   
      49
      |
      5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51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辐射技术的应用

    • 电子束辐照对氨基酸与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AI导读

      在农产品辐照处理领域,专家通过质谱和SDS-PAGE技术分析了辐照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发现蛋氨酸和特定蛋白质结构对辐照敏感。
      顾可飞, 陈志军
      2019, 37(2): 204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401
      摘要:为探索辐照处理对农产品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应用质谱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电子束辐照后17种氨基酸及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电子束辐照对8种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影响较大,当吸收剂量为1 kGy时,蛋氨酸质量浓度降低了65%;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BSA水溶液发生混浊;SDS-PAGE电泳实验结果发现,辐照处理下BSA同时发生交联和降解反应;质谱分析发现电子束辐照对BSA的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弯曲、转角及链内二硫键影响较大。结果表明,蛋氨酸及蛋白质特定的二级结构对电子束辐照相对敏感。  
      关键词: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电子束辐照;结构   
      56
      |
      1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51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辐射防护

    • 在电磁辐射领域,专家建立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人体模型,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分析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效应,结果表明电磁暴露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是安全的。
      李林杰, 逯迈
      2019, 37(2): 206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601
      摘要:建立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人体模型,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分别计算分析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产生的磁场效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有相似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规律,人体磁感应强度和外围空气的分布一样,都呈圆弧形分布。就特高压输电线路在头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来说,成年人比未成年人大。就产生的感应电场强度而言,最大值出现在头皮最上方位置,分别是0.251 mV/m和0.163 mV/m。将计算结果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制定的导则限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无论是对专业人员还是对于普通民众均在ICNIRP导则限值范围之内。特高压输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暴露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是安全的。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成年人;未成年人;磁场效应;安全性   
      59
      |
      92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66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 基于实验测量的地铁站台电磁暴露安全评估 AI导读

      最新研究显示,地铁站台电磁环境对工作人员和乘客健康无风险。
      李瑾, 逯迈, 周文颖, 张启
      2019, 37(2): 206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602
      摘要:为了评估地铁站台电磁环境下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安全性,选取某条正在运行的地铁线路中的高架和地下两个地铁站台的电磁暴露为研究对象,站台电磁暴露源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场强仪和频谱仪现场测量获取信号强度,得到地铁站台候车区域典型位置电场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铁站台主要电磁辐射源现场测量峰值频率在869~2 613 MHz内,地下站台电场强度测量值为0.010~0.044 V/m,高架站台电场强度为0.009~0.098 V/m,均远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标准中的职业和公众电磁暴露导出限值,说明地铁站台电磁环境对工作人员和乘客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关键词:地铁站台;电磁暴露;实验测量;安全评估   
      57
      |
      123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53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 海上核应急辐射场计算评估方法 AI导读

      在核应急决策领域,专家提出了基于高斯烟团模型和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时空修正方法,实现海上核事故源项反演,为解决海上核事故源项估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钱永柏, 党同强, 王鑫, 汪进, 何桃, 龙鹏程, 胡丽琴
      2019, 37(2): 106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19.rrj.37.020603
      摘要:源项估算是核应急决策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海上核事故情况下,海面上放射性源项和探测器不断移动这一特殊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烟团模型和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时空修正方法,实现海上核事故源项的反演。以大亚湾核电站假想事故下不同位置处放射性核素浓度作为输入条件,反演得到核事故源强,结果与假想事故源强相差18.4%。  
      关键词:海上核应急;源项反演;辐射场计算与剂量评估系统   
      59
      |
      81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85975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