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指南
处理流程
同行评议
论文写作
期刊数据政策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编辑政策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名单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获奖论文
F5000论文
优秀论文
电子期刊OA(Free)
出版伦理
出版声明
版权声明
开发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期刊SciEngine网站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投稿指南
处理流程
同行评议
论文写作
期刊数据政策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编辑政策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名单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获奖论文
F5000论文
优秀论文
电子期刊OA(Free)
出版伦理
出版声明
版权声明
开发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期刊SciEngine网站
最新刊期
2021年第39卷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自动化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据最新研究报道,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自动化检测技术取得进展,有望提高辐射生物剂量估算准确性。
”
申相, 陈英, 温占波, 郑劲林, 周正干
2021, 39(3): 1-8.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101
摘要:在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方面,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微核法)是除染色体畸变之外被国际公认的好方法。为解决CB微核法人工检测的主观性及其费时费力问题,不少学者正在探索自动化方法来实现双核细胞微核的检测。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将CB微核自动化分析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全面展现当前CB微核自动化分析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相关领域的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图像自动获取;自动分析算法
76
|
8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38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化学
γ射线对聚丙烯发泡材料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据最新报道,研究人员发现γ射线辐照能显著提升聚丙烯泡沫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为制备相关材料提供新方法。
”
蔡佩君, 文鑫, 王小俊, 严坤, 杨晨光
2021, 39(3): 9-15.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201
摘要:系统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两种聚丙烯(PP)泡沫材料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等规聚丙烯(iPP)和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颗粒分别经热压制备成厚度为1 mm的片材,然后通过超临界CO
2
釜压发泡制备PP泡沫材料,利用γ射线对发泡样品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辐照后,两种泡沫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下降,泡孔孔壁出现裂纹,泡沫断面粗糙度明显增加,出现亲水性缺陷,泡沫断面的抗液滴黏着性增加;iPP泡沫水接触角增加26.4%,HMSPP泡沫接触角从135.2°增长至141.8°,几乎达到超疏水水平;泡孔孔壁裂纹的出现,增加了泡孔之间的连通性,泡沫吸油渗透率变大,吸油量明显增加。这为制备亲油疏水泡沫材料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γ射线辐照;PP泡沫;超临界CO
2
发泡;疏水性;吸油性能
112
|
23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0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竹纤维电子束辐射接枝及其磷的静态和动态吸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环境治理领域,研究人员通过辐射接枝技术合成季铵盐改性竹纤维,有效吸附磷酸盐,为水处理提供新方案。
”
杜纪富, 董珍, 杨鑫, 赵龙
2021, 39(3): 16-25.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202
摘要: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通过辐射接枝技术合成季铵盐改性的竹纤维。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改性竹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季铵盐型单体成功接枝到竹纤维表面。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竹纤维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改性竹纤维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时间为20 min。吸附等温线数据与Langmuir模型吻合较好,最大吸附容量为67.48 mg/g。柱吸附实验表明,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数据。此外,改性竹纤维可以有效地再生以供进一步重复使用。
关键词:辐射接枝;竹纤维;磷吸附;柱实验
86
|
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1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在不同温度下辐射交联及其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者通过电子束辐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发现吸收剂量75 kGy时凝胶分数达97%,但机械性能和结晶度下降,耐温性提高。
”
高俊娜, 赵康, 崔国士, 束兴娟, 崔攀
2021, 39(3): 26-3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203
摘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孔膜贴于加热板上升温至126~127 ℃,利用电子束辐照至吸收剂量分别为0 kGy、25 kGy、50 kGy、75 kGy。研究在加热条件下,不同吸收剂量对UHMWPE微孔膜凝胶分数、拉伸强度、穿刺力、结晶度以及耐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为75 kGy时,UHMWPE微孔膜凝胶分数为97%,仍保持膜的完整性;拉伸强度由151.8 MPa降低至75.3 MPa,机械性能有所下降;穿刺力由4.31 N降低至2.74 N,下降36%;结晶度由30.7%降低至23.4%;温度160 ℃,处理60 min,热收缩率由95.8%降低至1.8%。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出,吸收剂量越大,UHMWPE微孔膜闭孔越严重。
关键词:高温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耐温性
72
|
217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2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UV辐照对尼龙6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紫外辐照对尼龙6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UV辐照导致尼龙6织物损伤的机制,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
叶挺, 王潮霞, 殷允杰
2021, 39(3): 33-40.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204
摘要:为了探究紫外(Ultraviolet,UV)辐照对尼龙6织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固定功率(100 W/cm
2
)的紫外光对尼龙6织物进行辐照,分析不同辐照时间对其表面形态、红外光谱、白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表面润湿性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UV辐照对尼龙6织物的结构与性能造成损伤。当辐照时间达8 min时,尼龙6织物表面粗糙程度增加,纤维之间发生粘连;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显示尼龙6织物表面部分发生光氧化降解;辐照后织物泛黄,白度下降;由于酰胺键(-CONH-)断裂,纤维无定形区增加,尼龙6织物的熔点由原来的223.3 ℃下降到215.6 ℃,热稳定性下降;断裂强力从1 008.0 N下降到425.3 N;辐照后织物的表面润湿性增加。进一步增大UV辐照的时间,尼龙6织物的结构与性能损伤程度会增大。
关键词:尼龙6织物;UV辐照;断裂强力;热稳定性;表面润湿性
119
|
20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4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接枝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及其分散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采用共辐射接枝技术,成功制备了聚偏氟乙烯接枝改性的钛酸钡纳米杂化粒子,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
傅志昂, 顾晓英, 谷雨, 鲁曼丽, 李勇进, 李景烨
2021, 39(3): 41-50.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205
摘要:本文采用共辐射接枝技术,在室温真空氛围中利用γ射线引发一步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改性的钛酸钡(BT)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分析,证明了PVDF成功接枝在钛酸钡纳米粒子表面。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与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粒子的结晶性进行表征,发现与纯PVDF的晶型不同,钛酸钡表面接枝的PVDF为β晶型。同时,研究了接枝改性的钛酸钡纳米粒子在PVDF基体中的分散行为及其对基体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纯钛酸钡纳米粒子,表面PVDF改性的钛酸钡在PVDF基体中分散更均匀,这主要是由于钛酸钡表面接枝的PVDF链与基体PVDF有良好的缠结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纳米粒子与基体的相容性,从而提高钛酸钡/PVDF纳米复合物的机械性能。
关键词:辐射接枝;钛酸钡;纳米粒子;聚偏氟乙烯;分散性
82
|
1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3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生物学与医学
肩膀位置移动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研究显示肩膀位置移动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有显著影响,尤其是VMAT方式下肩膀朝头方向移动15mm时影响最大。
”
吴哲, 庞亚, 陈晓梅, 王东, 明智, 刘可, 晏军
2021, 39(3): 51-57.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301
摘要: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肩膀位置移动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选取14例不同类型头颈部肿瘤患者,通过放疗计划系统在原始定位CTs(o-CTs)的基础上,使肩膀位置向头-脚(SI)、腹-背(AP)、左-右(LR)6个方向均分别移动3 mm、6 mm和15 mm,产生252(14×6×3=252)个新的CTs(n-CTs),设定移动后新的组织密度为1 g/cm
3
,同时考虑骨组织的移动。将治疗用的放疗计划(o-plan)复制到n-CTs上重新计算,得到252个新计划(n-plan)。研究固定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容积弧形调强(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方式下o-plan与n-plan靶区D
95%
和危及器官D
max
的差异,对比肩膀位置移动对靶区和脊髓的剂量变化。肩膀位置移动对头颈部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影响客观存在,特别是VMAT方式下肩膀朝头(S)方向移动15 mm影响最大。靶区位置越靠近肩膀,影响越严重;VMAT方式下肩膀朝脚(I)方向移动3 mm、6 mm、15 mm脊髓剂量增加较大,最大分别达到了72.8 cGy、100 cGy 和212 cGy;n-plan与o-plan做3D γ通过率(3%/3 mm)分析,结果除向头方向移动15 mm外均在95%以上。放疗技师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时应当注意肩膀轻贴热塑模具,防止病人耸肩,物理师在计划设计时应考虑危及器官剂量限量留有足够余量,防止摆位带来的剂量超量。
关键词:肩膀位移;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危及器官
91
|
8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05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技术的应用
60
Co γ辐射对两种栀子组织培养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药用栀子种子组织培养领域,研究者通过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发现20~40 Gy剂量下栀子能正常生长,为栀子育种提供新方法。
”
胡瑶, 雷星宇, 李宏告, 张勇, 周毅吉, 李丽辉
2021, 39(3): 58-64.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401
摘要:探讨
60
Co γ辐射对药用栀子种子组织培养的诱变效应。以“林海1号”、武冈野生栀子果实为试材,采用4个剂量的
60
Co γ射线辐照处理,处理后取种子进行组织培养。观察不同辐射条件下两种栀子组织培养出愈率、死亡率、不定芽分化、不定根分化情况,以及组培苗叶片结构的变化。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林海1号”出愈率降低,而武冈野生栀子40 Gy处理的出愈率升高;辐照后两种栀子不定芽分化率、生根率均呈下降趋势;“林海1号”半致死剂量范围为40~60 Gy;武冈野生栀子半致死剂量约为40 Gy。经过辐照处理的两种栀子叶片气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保卫细胞出现皱缩现象,两种栀子均以40 Gy处理最为明显。20~40 Gy
60
Co γ射线辐照处理后,“林海1号”栀子、武冈野生栀子均能出苗且正常生长,生根率较高,是较为合适的剂量范围。
关键词:
60
Co;γ辐射,栀子,组织培养
45
|
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2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苝酰胺醇酯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化学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光谱和电化学方法,比较了苝系衍生物的电子吸收、荧光和电致化学发光特性,发现PMD-2具有最强发光强度。
”
刘丽敏, 石建军, 张艳红, 马祥梅
2021, 39(3): 90-96.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20701
摘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了n-propyl苝单酰亚胺单酐(PMI)、ethylPMI和苝单酰亚胺二酯衍生物(1~4)(PMD(1~4))的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最大摩尔消光系数(ε)、荧光量子产率(Φ
f
)和电致化学发光(ECL),并与氮原子取代苝二酰亚胺的相应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propylPMI、ethylPMI和PMD(1~4)的Φ
f
分别为0.96、0.98、0.94、0.93、0.91、0.89;ECL以PMD-2的发光强度最大,PMD-4次之;酸酐键酯化对苝系衍生物荧光猝灭影响较小,仅使其光谱峰位置发生移动;对于其电化学性质,PMD(1~4)的循环伏安曲线都没有氧化峰,还原峰也只有PMD-2和PMD-4显现。
关键词:苝酰亚胺醇酯;荧光;荧光量子产率;电化学;电致化学发光
75
|
168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595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防护
5G手机天线辐照特性及其在人体头部中温度场分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5G手机辐射研究领域,专家建立了多频段5G手机模型,验证了5G手机天线辐射对人体头部安全的猜想,为5G手机辐射安全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案。
”
陈登鹏, 逯迈
2021, 39(3): 73-88.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601
摘要:为了研究5G手机天线电磁辐照对人体头部比吸收率(SAR)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在COMSOL仿真软件中建立多频段5G手机模型以及代表人体头部组织皮肤层、颅骨层和大脑层的三层球形人体头部模型,对两种常用的手机天线输入功率和4种工作频率情况下,手机电磁辐照对人体头部各层SAR值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输入功率中,1 900 MHz时皮肤层SAR值最大,为0.715 W/kg,其对应的表面温度最高,达37.209 °C;当手机离人体头部的距离由5 mm增大到30 mm时,皮肤层SAR值最大减小50.20%,但温度场最大减小仅为0.180%。所有仿真计算结果所得SAR值和温度场的分布均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ntem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ICNIRP)的规定限值。说明5G手机天线所致人体头部的电磁辐照和温度场的分布是安全的。
关键词:5G手机天线;多频段;电磁辐照;比吸收率;温度场分布
183
|
28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52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辐射交叉学科研究
Modified-ASME失效概率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超细颗粒核石墨失效评估领域,专家利用ABAQUS软件验证并优化Modified-ASME模型,为工程设计提供解决方案。
”
许俊, 管月霞, 曾广礼
2021, 39(3): 89-96.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30701
摘要:Modified-ASME模型主要用于超细颗粒核石墨的失效评估,但是该模型目前尚未通过实验验证。本文先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四点应力实验模型对Modified-ASME模型加以验证,再基于巴西圆盘实验和Weibull参数的修正对Modified-ASME模型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的误差多在20%以上,达不到工程设计要求(误差18%以内),优化后的Modified-ASME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的误差在10%以内,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核石墨;失效概率;有限元;概率论方法
51
|
15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98617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2-2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