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年第39卷第5期
    封面故事

      综述

    • 溶剂化电子的传奇历史 封面论文 AI导读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s, the solvated electron concept, where an electron is isolated in a liquid with polarized molecules, has emerged as a groundbreaking development. Expert xx explored the solvated electron topic, which provides a new vision of old results and opens up a new direction for research.
      贝洛尼· 杰奎琳
      2021, 39(5): 1-10.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101
      摘要: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性实验,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比较罕见的是,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在某一时刻碰撞所产生的火花给以往的成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引发了新一波的研究浪潮。溶剂化电子就是这样的情况,它是一个在液体中孤立且电荷极化的电子,那么,这样一个概念是源自何处呢?  
      关键词:溶剂化电子;性质;结构模型;金属-液氨溶液;辐射化学   
      276
      |
      1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80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光诱导自由基暗聚合研究进展 AI导读

      自由基光聚合技术在表面薄层固化领域广泛应用,但厚膜固化存在技术难题。专家综述了光诱导暗聚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厚膜固化问题提供新思路。
      南旭莹, 周佳慧, 彭佳妮, 刘怡欢, 钱蝶, 陈光英
      2021, 39(5): 11-20.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102
      摘要:自由基光聚合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加工技术,在涂层、黏合剂、清漆等表面薄层固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厚膜、不透光材料及包含填充剂体系的光聚合固化,因组分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导致聚合效果差,甚至聚合失败,通过光诱导暗聚合途径能有效克服这一技术缺陷。本文从光诱导暗聚合体系特征、暗聚合引发剂/体系品种和发生暗聚合活泼单体的结构特征等方面综述了这一特殊聚合行为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对其的认识与应用。  
      关键词:光引发剂/体系;自由基光聚合;暗聚合   
      110
      |
      27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52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辐射化学

    •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电子束引发预辐射接枝法,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到聚丙烯无纺布上,并物理包裹磷钼酸铵,制备出负载有磷钼酸铵的聚丙烯接枝物,对铯离子具有高效选择性吸附能力,为放射性核素处理提供新思路。
      王焕, 潘晓晗, 薛怡, 俎建华
      2021, 39(5): 21-29.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201
      摘要:采用电子束引发预辐射接枝法,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无纺布上,接枝同时将磷钼酸铵(AMP)物理包裹到接枝聚合链缝隙中,生成了负载有AMP的PP-g-GMA接枝物(PP-g-GMA@AMP),AMP负载率为5.72%,GMA接枝率为32.41%。研究发现:在pH=6时,PP-g-GMA@AMP对Cs(I)的吸附效率达到最大为97.23%;吸附剂PP-g-GMA@AMP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59 mg/g;PP-g-GMA@AMP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利用3次吸附容量仅降低9.91%;Na(I)、Ca(I)和Mg(II)溶液中,吸附剂对Cs(I)依旧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吸附平衡时,Cs(I)的分配系数达120.45,Na(I)、Mg(II)和Ca(II)的分配系数仅为2.71、1.23和1.84。根据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0.5 mol/L NH4Cl溶液洗脱,实现了Cs(I)和Na(I)、Mg(II)、Ca(II)的动态柱色谱分离,并将Cs(I)流出液体积浓缩至进料液的1/5。  
      关键词:PP无纺布;磷钼酸铵(AMP);预辐射接枝;Cs(I);选择性吸附   
      160
      |
      2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77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花生茎叶酚酸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AI导读

      在食品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采用60Co γ射线辐照结合溶剂法提取花生茎叶酚酸,优化工艺参数后,酚酸含量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
      孔秀琴, 赵雅静, 鉏晓艳, 李海蓝, 邱建辉
      2021, 39(5): 30-39.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202
      摘要:以花生茎叶(Arachis hypogaea L. stems and leaves, AHSL)为原料,采用60Co γ射线辐照结合溶剂法提取AHSL酚酸,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萃取纯化后进行AHSL酚酸的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剂量6.70 kGy,乙醇浓度70%,液料比(mL∶g)27∶1为最优提取工艺参数,AHSL酚酸得率最高可达(2.25±0.11)%;工艺参数中,吸收剂量对AHSL酚酸得率的影响最显著(p=0.000 1)。经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纯化后,AHSL酚酸含量可达萃取前的1.8倍。在抗氧化性方面,AHSL酚酸的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优于乙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同浓度的茶多酚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HSL酚酸浓度为100 μg/mL时,可以清除50%以上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以上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结合溶剂提取的工艺可行,获得的AHSL酚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花生茎叶;酚酸;提取;抗氧化性   
      118
      |
      1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7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三种市售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γ射线辐照后效应 AI导读

      在医用防护服领域,专家研究了不同材质防护服辐照灭菌后性能变化,为防护服辐照灭菌提供科学依据。
      张强, 季珎琰, 张帆, 沈蓉芳, 尹玉吉, 王贵超, 胡江涛, 邢哲, 吴国忠
      2021, 39(5): 40-47.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203
      摘要:探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基甲酸酯(PET/PU)、聚丙烯/聚乙烯(PP/PE)、聚乙烯(PE)三种不同材质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的辐照后效应及辐照对防护服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表面接触角、断裂拉伸性能测试和电子自旋共振谱等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医用防护服材料辐照灭菌后表面形貌、亲水性、力学性能和自由基的变化。结果表明:PET/PU、PP/PE、PE材质的防护服经γ射线辐照后,微观形貌没有很明显改变,材料表面疏水性下降,接触角分别降低2.8%、7.9%和17.8%;灭菌剂量(≤50 kGy)下γ射线辐射对PET/PU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而PP/PE和PE的拉伸性能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降低;经辐照灭菌的防护服在贮存一个月后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变小。PP/PE和PE被辐照后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强度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自由基浓度随贮存时间迅速降低,一个月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力学性能;自由基   
      150
      |
      35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66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辐射生物学与医学

    • 最新研究发现,氯马斯汀能促进大鼠髓鞘形成,抑制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为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策略。
      王艳艳, 常凯, 刘晨霞, 那琬琳, 江忠勇, 熊杰
      2021, 39(5): 48-55.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301
      摘要:构建大鼠辐射损伤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从SD大鼠中分离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和神经元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检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和OPCs标志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sulphate peoteoglycan,CSPGs/NG2)的表达以鉴定分离的原代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用于检测不同浓度的氯马斯汀对OPCs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慢病毒构建5组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CHMR)干扰表达载体,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WB检测转染效率。此外,为探究氯马斯汀对OPCs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的影响,通过WB和免疫荧光检测MBP和OLs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lineag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 2)的表达。结果表明,氯马斯汀能够促进大鼠MBP形成,抑制OPCs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效率。与对照组相比,CHRM1-CHRM 5干扰均显著降低了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CHRM2干扰效率最佳。与对照组相比,CHRM2干扰显著促进了MBP的表达,而氯马斯汀处理后进一步促进了MBP的表达;此外,免疫双荧光结果与上述推论一致,CHRM2干扰显著促进了MBP和OLIG2的表达,而氯马斯汀处理进一步的促进了MBP和OLIG2的表达。氯马斯汀促进OPCs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  
      关键词:氯马斯汀;细胞分化;髓鞘形成;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138
      |
      15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32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Daxx对γ射线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AI导读

      最新研究发现,过表达Daxx蛋白能增强γ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为辐射防护提供新思路。
      唐双阳, 丁霜, 申海艳, 伍虹蓉, 胡煜, 廖雅琪, 熊雨棱, 李乐
      2021, 39(5): 56-6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302
      摘要:研究过表达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对经γ射线照射过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Daxx与辐射诱导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通过转染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质粒转染阴性组与Daxx转染组,利用生物细胞辐照仪经γ射线照射至不同剂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axx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中Caspase-8的相对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且其中变形细胞越来越多;Daxx表达水平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Daxx转染的辐照细胞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A405值以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未辐照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过表达Daxx能通过上调经γ射线照射细胞的Caspase-8活性,促进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  
      关键词: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凋亡;电离辐射   
      103
      |
      2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67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双波源同向交替入射下大鼠的电磁暴露仿真 AI导读

      在电磁辐射领域,研究了双波源交替入射对大鼠SAR的影响,发现交替时间间隔增加导致SAR非线性升高,为电磁辐射研究提供新方向。
      彭怀禹, 李孟达, 齐红新, 王向晖, 张杰
      2021, 39(5): 62-69.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303
      摘要:利用电磁仿真研究了1.5 GHz和9.4 GHz双波源同向交替入射时,入射组合方式和交替时间间隔对大鼠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w)和组织平均比吸收率(SARa)的影响,并与单波源入射时的SARw和SARa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1.5 GHz与9.4 GHz双波源同方向交替入射时,大鼠模型的SARw值和SARa值均受到入射组合方式的影响,且随着交替时间间隔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升高趋势;入射总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双波源交替入射时的SARw值处于两个波源分别入射时的两个SARw值之间。而两交替入射波源均为背部入射短轴极化时睾丸组织SARa值比两个波源单独作用时的最大SARa值高出31.2%。脾脏的SARa值则在双波源交替背部入射(1.5 GHz,长轴极化;9.4 GHz,短轴极化)比单波源入射最大SARa值高出18.9%。  
      关键词:复合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法;电磁暴露;比吸收率   
      101
      |
      158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39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Bolus下空腔对放疗浅表剂量和最大剂量点深度的影响 AI导读

      在放疗领域,研究了Bolus下空腔对浅表肿瘤剂量的影响,发现无Bolus时剂量计算误差大,需加Bolus,且空腔厚度为0毫米最佳。
      庞亚, 廖常菊, 张翠翠, 温晓平, 陈晓梅, 王东
      2021, 39(5): 70-75.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304
      摘要:探讨浅表肿瘤放疗时Bolus下空腔对浅表剂量和最大剂量点深度的影响。在Eclipse计划系统里创建30 cm×30 cm×30 cm的体模及体模表面创建10 mm厚的Bolus,设置Bolus和体模材料均为水。在Bolus和体模之间设置0 mm、2 mm、5 mm、10 mm、20 mm、30 mm厚度的Air空腔,将源皮距设置为100 cm,射野面积大小分别取5 cm×5 cm、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剂量大小为100 cGy,获取不同空腔厚度不同射野大小下,体模浅表1 mm深度的剂量(Ds)和体模内最大剂量点的深度值(dmax),同时用德国PTW公司水箱在加速器上做同样条件的实验,用EBT3胶片测量浅表剂量Ds,电离室获取dmax。将计划系统得到的结果和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表明:无Bolus时,计划系统Ds为0,而实验测量Ds有剂量,计划系统和测量结果均显示射野面积大小为5 cm×5 cm时,Ds随空腔厚度增加减小最快。当射野面积大小在15 cm×15 cm及以上时,Ds随空腔厚度变化较为平稳。计划系统和实验测量结果均显示无Bolus时dmax最大,计划系统里随着空腔厚度增加dmax变化较为平稳;实验结果为射野面积为10 cm×10 cm及以下时,dmax随空腔厚度增加变化显著,而射野面积在15 cm×15 cm及以上时dmax随空腔厚度变化较为平稳,且计划系统和实验测量的结果都为射野面积越小,dmax越大。除在无Bolus时计划系统与实验测量Ds差异很大,其他不同射野面积大小、不同空腔厚度的Ds差异均接近于0;计划系统与实验测量dmax总体差异较大,在不同空腔厚度下,小射野面积差异比大射野面积差异大,且在空腔厚度为0 mm时,所有射野面积的dmax差异最接近0。计划系统会低估浅表剂量计算精度,为减小误差,浅表肿瘤需加Bolus,且Bolus下空腔厚度为0 mm最佳。  
      关键词:Bolus;空腔;放射治疗;浅表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   
      131
      |
      2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3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辐射防护

    • 期望核辐射剂量下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 AI导读

      在核辐射环境机器人路径优化领域,专家提出了改进平滑A*算法,有效提升了路径平滑性和搜索效率,为核辐射环境下机器人移动路径最优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赵恒柱, 杨明翰, 邓多成, 汪建业, 杨子辉
      2021, 39(5): 76-83.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601
      摘要:为解决核辐射环境中机器人移动路径最优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平滑A*算法,在满足机器人辐射防护要求的同时,提升路径平滑性。该算法综合考虑核辐射场的剂量率、障碍物、路径长度和拐点数等因素,以吸收剂量为代价,通过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搜索效率和路径质量。仿真实验初步表明:与传统A*算法相比,在无障碍物和有障碍物场景下,未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的改进A*算法生成的路径总剂量代价减少比例均大于45%;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后,搜索效率提高11.8%,平滑度提高52.9%,所提算法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核辐射环境;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平滑A*算法;障碍物加权   
      161
      |
      260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4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高铁沿线弓网电弧电磁环境测量及分析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高铁沿线弓网电弧电磁环境对公众健康无风险。
      阳长琼, 逯迈, 杜庆中
      2021, 39(5): 84-9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602
      摘要:为分析高速铁路沿线弓网电弧的幅频特性和评估弓网电弧电磁环境中的公众电磁暴露安全性,选取某高铁线路与轨道中心线垂直10 m(位置A)、20 m(位置B)和30 m(位置C)处进行现场测量,将测量数据经过计算分析获得不同距离处的电场强度分布。结果表明:弓网电弧频率主要分布在2~500 MHz,500~1 000 MHz频率内存在个别频点弓网电弧脉冲。不同位置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值对应的频率为12~16 MHz。位置A、B、C处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1.8 mV/m、18.1 mV/m和7.89 mV/m,均远低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电磁环境控制公众暴露限值,说明公众在高铁沿线与轨道中心线垂直距离为10 m、20 m和30 m处,弓网电弧不会对其构成健康风险。  
      关键词:高速铁路;弓网电弧;幅频特性;安全评估   
      147
      |
      17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48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辐射交叉学科研究

    • “金花”菌分离鉴定及其对茯茶化学成分的影响 AI导读

      湖南茯茶中“金花”菌ACF-1被鉴定为冠突曲霉菌,参与茯茶化学成分变化,为揭示茯茶风味品质形成机理提供新依据。
      冉莉莎, 刘宝贵, 陈崇俊, 唐倩, 张樟, 朱洺志, 傅冬和, 王坤波
      2021, 39(5): 92-99.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701
      摘要:从湖南茯茶中分离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命名为ACF-1。根据ACF-1培养特征、光学显微结构特征、电子显微结构特征及ITS区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基于β-微管蛋白(β-tubulin)、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Ⅱ)3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ACF-1鉴定为冠突曲霉菌(Aspergillus cristatus)。将ACF-1菌接种至灭菌黑毛茶进行茯茶散茶快速“发花”实验,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发花”样品相比,“发花”样品的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黄酮含量变化显著,分别下降11.3%、17.3%、11.9%和33.8%,说明“金花”菌参与了复杂的化学成分变化过程。本研究可为全面揭示茯茶风味品质形成机理提供新的依据,为“金花”菌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冠突曲霉菌;鉴定;多基因比对;人工接种;化学成分   
      96
      |
      2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28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 香蕉中40K及其年有效剂量估算 AI导读

      最新研究显示,国内外香蕉中40K放射性水平对健康影响微小,无需预防措施。
      刘玉连, 林军平, 王海云, 阮书州
      2021, 39(5): 100-104. DOI: 10.11889/j.1000-3436.2021.rrj.39.050702
      摘要:通过检测不同地区香蕉中40K的放射性水平,估算其所致的年有效剂量,并分析其致癌风险。建立基线数据,采集了国内6个地区9种香蕉和国外2个地区3种香蕉样品,对香蕉进行剥皮、切片、烘干、粉碎、过筛、装样等处理后,采用γ谱仪对样品进行测量分析。所有香蕉均检测到放射性核素40K,其他放射性核素则低于探测下限。菲律宾帝皇蕉中的40K比活度最大,广西西贡蕉最小。进口香蕉40K平均干重比活度为(472.1±59.5) Bq/kg,国产香蕉40K平均干重比活度为(361.9±80.7) Bq/kg,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福建红皮蕉中40K所致的年有效剂量最高(5.4 μSv/a),广西西贡蕉则最小(3.1 μSv/a)。因摄入香蕉而增加的癌症风险平均值为1.6×10-5。本文监测的香蕉中40K最高浓度为(540.8±26.8) Bq/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制值。各香蕉中40K所致的年有效剂量和致癌风险均处于正常水平,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香蕉;放射性核素;40K;年有效剂量;致癌风险   
      191
      |
      2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3965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