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指南
处理流程
同行评议
论文写作
期刊数据政策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编辑政策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获奖论文
F5000论文
优秀论文
电子期刊OA(Free)
编委会
出版伦理
出版声明
版权声明
开发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FLASH放射生物学机制及治疗计划研究进展
吴迅,刘锐锋,张秋宁,王小虎
2023, 41(2): 201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074
摘要:近年来,一项被称为FLASH放疗的新技术具有将辐射的治疗增益比推向一个新高度的潜力。FLASH放疗是一种以超高剂量率照射为主要特征的放疗技术,能显著减轻辐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保留辐射对肿瘤的杀伤能力。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放疗技术,FLASH放疗的生物学机制尚未被阐明,这阻碍了其临床转化;另一方面,超高剂量率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也存在许多技术困难。本综述通过归纳FLASH放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FLASH放疗治疗计划所面临的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后续FLASH放疗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FLASH;超高剂量率;放疗;放射生物学;治疗计划
119
|
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953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脂肪干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皮肤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宁艳,甘慧敏,黄东琳,王溪月,胡啸昊,黎洪棉
2023, 41(2): 201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00
摘要:本文就当前脂肪干细胞(D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治疗皮肤软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ADSCs与PRF对于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放射会使皮肤受到氧化损伤并产生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红斑水肿、湿性脱屑等组织病理学改变;而ADSCs的抗凋亡、旁分泌生长因子、抗瘢痕的功能可以针对皮肤放射性损伤机制,减轻放射性损伤创面炎症,提高微血管密度,同时促进创面再上皮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皮肤放射性损伤;PRF释放的高浓度生长因子可明显提高创面的愈合率,并且PRF的生物特性能进一步优化ADSCs修复损伤的作用。结合ADSCs联合PRF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皮肤放射性损伤;脂肪干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损伤修复;抗瘢痕
65
|
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51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辐射化学
辐射接枝法制备氧肟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
郝杏芳,咸春颖,王衡东,沈丽
2023, 41(2): 202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088
摘要:采用
60
Co-γ预辐射接枝法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先后接枝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上,随后用羟胺碱溶液对纤维进行氧肟化改性,制备出含氧肟酸基、酰胺基和羧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吸附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谱图和热重曲线均表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成功接枝到纤维上,且氧肟化反应成功将酰胺基转化为氧肟基。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高分子量纤维吸附剂对Cu(II)、Co(II)、Ni(II) 3种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最高可达到318 mg/g、165 mg/g、140 mg/g(吸附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间为4 h);在竞争吸附实验中,对Cu(II)、Co(II)、Ni(II)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9.5%、43.5%、60.5% (Cu(II)、Co(II)、Ni(II)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均为200 mg/L,吸附剂用量为3 g/L)。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预辐照;丙烯酰胺;氧肟酸;重金属离子吸附
6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995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磷酸酯功能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
金长先,邵大冬,高乾宏
2023, 41(2): 202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26
摘要:通过预辐射接枝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引入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然后与(2-氨基乙基)膦酸二乙酯进行开环反应,从而制备出应用于含铀废液处理的磷酸酯功能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g-DEPP)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仪(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组成、热稳定性以及微观形貌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为了研究该纤维对含铀废液中微量铀的去除性能,重点考察了起始溶液pH、初始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HMWPE-g-DEPP在室温条件下8 h可达到吸附平衡;在25 ℃、pH=5.0、m/V=0.2 g/L的条件下吸附量达到最大(113.2 mg/g)。该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该纤维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和吸附选择性能。
关键词: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氨基乙基)膦酸二乙酯;辐射接枝
57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24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电子束辐照对二聚酸型聚酰胺/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王志
2023, 41(2): 20203.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32
摘要:为拓宽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在热缩材料行业的应用,本文通过引入二聚酸型聚酰胺改性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采用中能电子加速器研究吸收剂量对二聚酸型聚酰胺/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共混体系的软化点、凝胶含量、DSC特性和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聚酸型聚酰胺的质量占比≤25%时,二聚酸型聚酰胺/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共混体系呈现辐射降解特性,共混体系的软化点、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T
j
、特性黏度|η*|随吸收剂量增加而降低;在振荡变温测试过程中,相位角随吸收剂量的升高而增加,出现明显的黏弹性转变。当二聚酸型聚酰胺的质量占比≥50%时,共混体系呈现辐射交联特性,共混体系的黏弹性转变受温度的依赖程度和特性黏度|η*|受频率的依赖程度随着吸收剂量升高都减弱。
关键词:非晶型α-烯烃共聚物;二聚酸型聚酰胺;电子束辐照;性能
64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5651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辐射生物学与医学
SC双波源脉冲微波相互垂直复合辐照对大鼠重要组织器官生物效应的影响
叶金怡,张杰,齐红新,王向晖
2023, 41(2): 203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09
摘要:本文研究了S和C波段双波源沿相互垂直方向同时辐照时,脉冲数对大鼠血液、脑、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影响,并与相同电磁暴露水平条件下的单波源电磁暴露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空间场强幅值为44.84 kV/m,脉冲数为2、5、20和200时,辐照组大鼠的血常规、血清睾酮、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含量等指标与Control组及Sham组相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辐照组大鼠的脑、睾丸、心脏和肝脏组织形态正常,细胞核面积统计结果及睾丸组织的Johnson评分结果与Control及Sham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辐照组大鼠4个组织中的促凋亡蛋白Bax的含量均随脉冲数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具有脉冲微波辐照在非热效应下的场效应特征。当脉冲数大于2时,脑和睾丸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凋亡响应(p˂0.05),而心脏和肝脏组织在脉冲数达到20时才出现明显的凋亡响应(p˂0.05),这主要是因为脑和睾丸的内场场强幅值(分别为11.3 kV/m和10 kV/m)高于心脏和肝脏组织的内场场强幅值(分别为5.73 kV/m和5.33 kV/m)。在电磁暴露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辐照与两波源单独辐照所产生的凋亡响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双波源复合场;电磁暴露;生物效应;比吸收能;脉冲微波
1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470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一种辐射防护中药组方对小鼠脾脏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茜,唐瑛,孙欢,陈雪娇
2023, 41(2): 203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048
摘要:探讨由黄芪、刺五加、山药、葡萄籽及酸枣仁提取物混合组成的一种辐射防护中药组方(简称防辐组方)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的影响及保护作用。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防辐组方低,中,高剂量组(500 mg/kg、1 000 mg/kg、2 000 mg/kg)。6.5 Gy
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建立辐射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系数、脾脏组织病理学形态、Caspase-3,Caspase-9及细胞色素C活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P53蛋白表达、脾脏T淋巴亚群CD4
+
、CD8
+
百分比、CD4
+
/CD8
+
比值及各组脾脏细胞DNA损伤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体重及脾脏系数均有所增高。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增高最为显著(p<0.01或p<0.05);给药组小鼠脾脏中的CD4
+
、CD8
+
百分比、CD4
+
/CD8
+
比值及Bcl-2的蛋白表达均上升显著,Caspase-3,Caspase-9,细胞色素C活性及Bax、P53的蛋白表达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同时各给药组小鼠脾脏细胞的Tail DNA%、Tail Length及Olive尾距(OTM)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脾脏的红白髓区清晰,淋巴细胞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有明显下降。本研究提示,防辐组方对辐射损伤小鼠的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推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减少DNA损伤有关。
关键词:防辐组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
27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995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辐射技术的应用
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含水量芦苇木质纤维素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
陈亮,武小芬,齐慧,张勇,刘安,王丹阳,邓明,王克勤
2023, 41(2): 204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05
摘要:以不同含水量的芦苇木质纤维素(以下简称芦苇)为试验材料,采用5 MeV电子束辐照处理,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不同含水量芦苇化学组分、超分子结构、粉碎粒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芦苇经电子束辐照后均发生降解,超分子结构受到破坏,粉碎后小粒径颗粒显著增加,酶解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当吸收剂量相同时,不同含水量芦苇的表观形貌、超分子结构及粉碎粒径分布没有明显区别,但酶解转化率与含水量呈负相关,含水量5%、10%和50%的芦苇经过500 kGy 电子束辐照后,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22.24%、19.76%和18.57%,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为25.04%、23.84%和19.56%,经过1 000 kGy电子束辐照后,含水量5%、10%和50%的芦苇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为54.09%、47.27%和49.24%,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62.30%、53.25%和47.83%;当吸收剂量为500 kGy时,含水量为5%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较含水量10%和50%芦苇降解严重,而当吸收剂量为1 000 kGy时,含水量为50%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则较含水量5%和10%的芦苇降解严重,并且较含水量5%和10%的芦苇,含水量为50%的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更多地被降解为非糖类物质。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含水量;芦苇;木质纤维素;结构;酶解
35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631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辐射防护
核事故应急演练培训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
吴强,田书建,杨子辉,孙国民,陶桂花,陈威虎,王世鹏
2023, 41(2): 206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129
摘要:为解决核事故应急演练中辐射场不可见、潜在的辐射风险、多工种参与人员众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重要性的自适应光线投射三维核辐射场可视化方法。采用三维仿真引擎Unity3D研发了核事故应急演练培训仿真系统,通过ShaderLab编程实现百万网格数量级的核辐射场的三维可视化,基于有限状态机实现了多工种人员协同作业演练仿真等功能,系统帧率60帧左右,可满足实时交互需求。以放射源失控事故为案例,真实还原了核事故应急演练中的作业模式及处理流程,为保障人员辐射安全、丰富培训手段、降低培训成本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辐射场可视化;核应急演练;光线投射;有限状态机
50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5242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辐射交叉学科研究
液体闪烁计数法分析水中
226
Ra活度浓度及其不确定度评价
封面论文
尹亮亮,张耀,孔祥银,钱宇欣,吉艳琴
2023, 41(2): 207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2-0064
摘要:通过建立以硫酸钡为载体共沉淀分离水中镭,液体闪烁计数法直接测量镭-226(
226
Ra)的方法,实现水中
226
Ra活度浓度的快速分析,并对方法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水中
226
Ra总效率为91.3%~98.5%,方法探测下限为0.01 Bq/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7%(k=2),样品计数率和总效率引入的误差是水中
226
Ra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饮用水中
226
Ra的快速分析。
关键词:液体闪烁计数法;水;
226
Ra;不确定度
81
|
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7819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