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指南
处理流程
同行评议
论文写作
期刊数据政策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编辑政策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名单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获奖论文
F5000论文
优秀论文
电子期刊OA(Free)
出版伦理
出版声明
版权声明
开发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期刊SciEngine网站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投稿指南
处理流程
同行评议
论文写作
期刊数据政策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编辑政策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历届编委会名单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获奖论文
F5000论文
优秀论文
电子期刊OA(Free)
出版伦理
出版声明
版权声明
开发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期刊SciEngine网站
最新刊期
2025年第43卷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UV-B辐射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潜在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紫外线B照射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提升药用植物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
刘霄, 张楠, 杜艳, 周利斌
2025, 43(2): 201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80
摘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是决定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在药用植物由野生走向人工栽培的过程中,药效成分下降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日益显现。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照射能够诱导植物内源性保护物质产生,进而改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研究UV-B如何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作用机制是当下热点之一。本文基于UV-B照射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次生代谢物积累和植物胁迫耐受性诱导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报道,系统总结了药用植物对UV-B辐射的应答策略,以及UV-B辐射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了UV-B在刺激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及增强植物逆境胁迫抗性中的应用,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与不足,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旨在为UV-B辐射在提升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及增强逆境耐受性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紫外线B(UV-B);药用植物;胁迫响应;次生代谢;多组学
54
|
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699360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环氧树脂辐射损伤行为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研究进展,分析了辐照条件下环氧树脂性能变化,为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
孙安苇, 杨佳, 刘艺, 高志鹏
2025, 43(2): 201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67
摘要:环氧树脂因耐腐蚀性强、耐热性好、力学强度高及电绝缘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高能加速器以及深太空探索领域。而这些应用环境中的电离辐射将破坏环氧树脂的三维网状结构,严重影响服役性能,这对其可靠性评估提出严峻地考验,因此,阐明辐射损伤行为成为必然需求。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关于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辐照条件下的交联和裂解反应对环氧树脂化学结构及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热性能、电气性能等)的影响。最后,结合目前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需要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辐射损伤;辐射交联;辐射裂解;性能老化
27
|
2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8186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化学
含氟抗菌光固化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抗菌涂层材料领域,研究人员将有机硅季铵盐作为抗菌剂,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疏水单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体系,制备了UV光固化配方。研究发现,涂层中QAC含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1UV-F∶9QAC添加量为25%时,涂层的抑菌圈直径可达4.05mm。
”
吴秫芃, 崔锡文, 张悦, 张兵斌, 吴正涛, 朱雪华, 袁妍
2025, 43(2): 202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78
摘要:为开发高效的抗菌涂层材料,本研究将有机硅季铵盐(QAC)作为抗菌剂,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疏水单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6215-10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体系,配制基础配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抗菌剂和疏水单体配制了不同UV光固化配方,研究了含有不同比例添加剂的涂层表面形貌特征,固化过程的双键转化情况以及固化后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的QAC含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1UV-F∶9QAC添加量为25%时涂层的抑菌圈直径可以达到4.05 mm;固化的双键转化率均高于80%;机械性能随着添加剂的增加有所下降;润湿性方面1UV-F∶9QAC涂层的水接触角最大达到91.1°。其中3UV-F∶7QAC添加剂在添加量为1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1.3 mm的抑菌范围,同时具有高达3.06 MPa的抗拉强度和44.0%的断裂伸长率;涂料的双键转化率高于90%,热稳定性并未显著降低。
关键词:UV固化;抗菌涂层;季铵盐;含氟
72
|
6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0690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聚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黄原胶气溶胶固定剂制备及其对碲气溶胶的捕获固定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铅铋冷却剂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气溶胶固定剂,能有效捕获钋放射性气溶胶,为核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蒋丹枫, 宋国华, 李雪菲, 苏兴东, 詹杰, 肖梦情, 李银涛
2025, 43(2): 202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69
摘要:捕获固定去除在铅铋冷却剂正常运行时产生的钋放射性气溶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接枝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PAM-g-PAA/PHEA)的基础上复合黄原胶(XG)制备一种润湿性好和高捕获固定性能的气溶胶固定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并证实了气溶胶固定剂的结构;通过热重、接触角和固定沉降方法研究了气溶胶固定剂的热性能、润湿性和对碲(模拟钋)气溶胶的捕获固定效果。结果表明:PAM-g-PAA/PHEA与XG通过氢键协同作用构成双网络结构,气溶胶固定剂的热性能、润湿性和固定性能有所提高。最佳XG含量为0.05%时,气溶胶固定剂80 s内完全浸润碲粉,其沉降固定率可达99.24%,为钋放射性气溶胶的捕获固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黄原胶;双网络;捕获固定;润湿性;固定率
57
|
7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55170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生物学与医学
六维床在头、胸、腹部肿瘤常规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回顾性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研究者通过分析加速器六维床摆位的CBCT图像,发现六维床显著提升了摆位精度,但旋转误差控制仍有限,特别是在乳腺和直肠肿瘤治疗中。
”
万宝, 葛彦东, 孙朔, 赵宇, 张彦新, 张伟, 郇福奎, 梁斌, 王宏凯
2025, 43(2): 203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104
摘要:回顾性分析基于加速器六维床摆位的肿瘤患者的CBCT(Cone-Beam CT,CBCT)图像,比较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肿瘤患者六维床放射治疗中分次内摆位误差的数据,研究六维床对不同位置肿瘤产生的摆位效果差异。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9月于本中心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85例,分成脑瘤、肺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统计4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6个自由度(X、Y、Z和R
x
、R
y
、R
z
)的首次和分次内摆位误差。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瘤种在各个方向上的分次内摆位误差。对于首次摆位与分次内摆位误差两种情况,经六维床校正后在平移方向的误差范围基本一致,均集中在±1 cm范围内。分次内摆位误差中R
x
方向的误差范围略微缩小。然而,在旋转自由度R
y
和R
z
方向上乳腺部位误差显著增大。从不同类型肿瘤组的分次内平移方向误差来看,脑瘤组在平移方向的误差最小。肺癌组的平移方向误差较小,但在Z方向(腹背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偏态。直肠癌组的平移方向误差相对较大,尤其在Z方向。此外,无论是首次摆位还是分次内摆位均显示脑部误差最小,肺部次之,乳腺和直肠相对较大。不同肿瘤类型之间的R
x
方向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1)。乳腺癌患者与脑瘤患者(p=0)、肺癌患者(p=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患者与直肠癌患者存在弱显著性差异(p=0.034)。在R
z
方向上,直肠癌病例与脑瘤(p=0.003)、肺癌(p=0.002)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直肠癌与乳腺癌病例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弱显著性差异(p=0.033),说明在R
z
旋转方向上,直肠癌组的摆位误差显著不同于其他肿瘤类型。六维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摆位的平移方向精度,旋转误差也有所改善。然而,在旋转方向上的误差控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较强或周边器官情况较为复杂(如乳腺和直肠)的情况。应当进一步结合患者个体化特征进行固定装置优化以及加强呼吸管理,以提升放疗精度和效果。
关键词:摆位误差;六维床;肿瘤放疗
28
|
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54335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技术的应用
60
Co-γ射线辐照对山桐子种子M
1
代生长的刺激效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贵州六盘水市野生山桐子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成苗率提高,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显著促进,为山桐子新种质创制提供理论基础。
”
许恒, 赵雪花, 郑婉露, 李德贵, 张丹丹, 张子呈, 李翔
2025, 43(2): 204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76
摘要:本研究以贵州六盘水市野生山桐子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吸收剂量的
60
Co-γ射线对种子进行处理,调查
60
Co-γ射线辐照对山桐子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成苗率及1年生山桐子的地径、苗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二级根长度、二级根粗度等16个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增加了山桐子成苗率,并对山桐子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吸收剂量为120 Gy时,山桐子幼苗地径和苗高均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6%和68%;随着吸收剂量增加,二级根长度、二级根粗度和三级根数量均显著增加,在120 Gy时最大;山桐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产生了高生长、茎秆弯曲、畸形、多分枝和矮化型等类型的突变植株;
60
Co-γ射线吸收剂量与大多数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研究结果说明,
60
Co-γ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山桐子的出苗率,促进山桐子生长及根系发育,获得少量突变体植株,为山桐子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山桐子;
60
Co-γ射线;出苗率;幼苗生长;叶绿素
34
|
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9949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照-水热处理制备油茶壳低聚木糖的脱色工艺与抗氧化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油茶壳高值化利用领域,研究人员采用电子束辐照协同水热处理制备低聚木糖,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油茶加工副产物利用提供新途径。
”
沈晓岩, 陈亮, 齐慧, 刘安, 魏东宁, 邓明, 王克勤, 武小芬
2025, 43(2): 204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88
摘要:采用电子束辐照协同水热处理制备油茶壳低聚木糖,通过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测定并分析脱色后油茶壳低聚木糖的抗氧化活性,为油茶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油茶壳经3 MeV电子束辐照协同水热处理,制备所得的低聚木糖质量浓度为13.87 mg/mL,酶解后木二糖至木四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37 mg/mL、4.76 mg/mL、2.48 mg/mL。活性炭脱色优化工艺为:脱色温度30 ℃,脱色时间60 min,活性炭添加量50 mg/mL,pH=4;在该条件下Darco G60活性炭对油茶壳水热-酶解液的脱色率达到93.77%,此时木二糖至木四糖和总低聚木糖的保留率分别为97.66%和71.50%。经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得知,油茶壳低聚木糖呈无定型结构,多部分相互交联,主链是由D-木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此外,当油茶壳低聚木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超氧化物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2.07%、68.50%、70.26%和75.52%。
关键词:辐照-水热处理;低聚木糖;活性炭;结构分析;抗氧化
53
|
6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04780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K
2
Fe
4
O
7
催化净化腈纶废水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石化废水净化领域,研究人员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技术,以K2Fe4O7固体催化剂处理腈纶废水,优化实验参数后,COD降解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7.43%和91.14%,为废水净化提供新思路。
”
荣俊锋, 朱佳丽, 赵彬彬, 潘帆, 张成援, 陈明功
2025, 43(2): 20403.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71
摘要: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处理腈纶废水。以水热合成法合成了K
2
Fe
4
O
7
固体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以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废水水样为实验水样,以化学需氧量(COD)、浊度为指标。首先验证了催化剂的活性,然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放电电压、催化剂添加量、pH这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实验获得最佳反应参数:放电电压40 kV,催化剂添加量0.05 g,pH为2,预测最优腈纶废水COD降解率为77.43%,浊度去除率为91.14%。为验证模型准确性,在预估最优实验条件下进行3组实验测定腈纶废水COD降解率为77.34%,浊度去除率为91.11%,该模型应用于本研究准确度较高。该研究为石化废水净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等离子体;腈纶废水;化学需氧量;降解率
55
|
1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30442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剂量学
淡水模式生物斑马鱼剂量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建立斑马鱼剂量学模型,为核设施排放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和数据。
”
贡文静, 曹少飞, 廉冰, 刘立业, 冯青靓, 李建国, 原寒, 王欣妮
2025, 43(2): 205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51
摘要:通过对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zebrafish)建立剂量学模型,得到斑马鱼对
137
Cs的剂量系数(DCs)及剂量率,针对核设施向环境中排放放射性核素等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数据。在实验室中采用1 000 Bq/L的
137
Cs水溶液饲养斑马鱼,得到斑马鱼浓集因子(CR),针对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整体模型和简化解剖学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放射性核素
137
Cs粒子能量在斑马鱼体内的内外照射沉积能,根据公式计算得到
137
Cs对斑马鱼的剂量系数及剂量率。
137
Cs对斑马鱼整体模型内照射剂量系数计算结果为6.77×10
-3
(μGy·h
-1
)/(Bq·kg
-1
);外照射剂量系数计算结果为3.67×10
-2
(μGy·h
-1
)/(Bq·kg
-1
);
137
Cs对斑马鱼简化解剖学模型内照射剂量系数计算结果为1.24×10
-3
(μGy·h
-1
)/(Bq·kg
-1
);外照射剂量系数计算结果为2.66×10
-2
(μGy·h
-1
)/(Bq·kg
-1
);采用斑马鱼整体模型计算,
137
Cs的活度浓度达到170 Bq/L时和采用斑马鱼简化解剖学模型计算
137
Cs的活度浓度达到330 Bq/L时,计算斑马鱼所受的剂量率均超过ERICA筛选基准(10 μGy/h)。本文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对模式生物斑马鱼建立了整体模型和简化解剖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ERICA软件工具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均在同一量级,证明本次建立的斑马鱼剂量学模型在环境辐射影响评价上应用可行。
关键词:斑马鱼;整体模型;简化解剖学模型;剂量系数;剂量率
79
|
2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517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防护
核电站液态流出物氚减排方案设计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据最新报道,中国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氚减排技术取得突破,采用水精馏-联合电解催化交换级联工艺,显著提高氚减排效率,为核电厂氚减排提供有效技术路线。
”
王君妍, 高娇, 陈超
2025, 43(2): 206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81
摘要:随着核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的氚减排问题已成为核电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现有的氚水处理技术,针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浓度低且流出量大的特点,以及高减容因子和高安全、经济性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水精馏(WD)-联合电解催化交换(CECE)级联的氚减排工艺。结合国内主力堆型的液态流出物氚减排需求,进行了初步方案设计和能耗评估。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案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的氚去污因子可达到20.4,氚物质的量减容倍数可达4 857,显著提高了氚减排效率。该工艺方案为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的氚减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线,并为氚减排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氚减排;核电厂;含氚废水;水精馏;联合电解催化交换
46
|
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5013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2023年中国东海浙南段水流域放射性水平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东海浙南段水流域放射性水平研究显示,氚活度季节性变化显著,洋流等因素影响核素迁移累积。
”
王天姿, 刘晓冬, 万新龙, 任世刚, 陈海滨
2025, 43(2): 20602.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82
摘要:本研究全面评估2023年东海浙南段水流域的放射性水平,为即将运行的三澳核电站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本底数据。对目标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及海底泥样品进行季度采集与分析,评估这些放射性核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发现,浙南段水流域海水的氚活度在4个季度中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分别为0.33 Bq/L、0.38 Bq/L、0.39 Bq/L和0.26 Bq/L,α核素活度也呈现季节性波动,全年平均活度为0.03 Bq/L;生物样的氚活度较低;海底泥中γ核素活度范围为:
238
U(1.61~9.32 Bq/kg)、
232
Th(1.53~7.29 Bq/kg)、
226
Ra(1.08~8.48 Bq/kg)、
40
K(2.73~8.72 Bq/kg)、
137
Cs(1.02~9.29 Bq/kg);洋流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影响了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累积。放射性物质的时空变化表明,核素在海洋中的行为受复杂的环境因素控制,如洋流、气温和降水等影响。
关键词:东海;放射性核素;氚;α核素;γ核素
28
|
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501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辐射交叉学科研究
常见γ能谱探测器的核谱学性能测量与对比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核谱学性能研究中,HPGe、CZT、LaBr3(Ce)、CeBr3和NaI(Tl)探测器对241Am探测限分别为0.039 Bq、0.180 Bq、0.781 Bq、0.697 Bq和1.104 Bq;在铅室内测量137Cs活度时,探测限分别为0.005 Bq、0.294 Bq、0.036 Bq、0.037 Bq和0.057 Bq。
”
孙海, 顾先宝, 於国兵, 王浩, 闻德运, 张文亮, 刘犇
2025, 43(2): 20701. DOI: 10.11889/j.1000-3436.2024-0062
摘要:为了解不同γ能谱探测器的核谱学性能,选择了HPGe、CZT、LaBr
3
(Ce)、CeBr
3
和NaI(Tl)常见γ能谱探测器,分别测量了
241
Am、
137
Cs和
60
Co标准源,计算了不同探测器对不同核素的探测限。结果表明:在环境本底条件下,HPGe、CZT、LaBr
3
(Ce)、CeBr
3
和NaI(Tl) γ能谱探测器对发射低能γ射线
241
Am的探测限分别是0.039 Bq、0.180 Bq、0.781 Bq、0.697 Bq和1.104 Bq,但是在铅室内测量样品中
137
Cs的活度时,探测限分别是0.005 Bq、0.294 Bq、0.036 Bq、0.037 Bq和0.057 Bq。测量和计算结果展示了不同探测器的γ射线全能峰形、源峰探测效率、本底能谱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探测限,为选择合适的γ能谱探测器测量样品活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核谱学性能参数。
关键词:γ射线全能峰形;源峰探测效率;本底能谱;探测限;γ能谱探测器
152
|
4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522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