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3 期 2,2025 2025年43卷第2期
  • 综述

    紫外线B照射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提升药用植物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刘霄, 张楠, 杜艳, 周利斌

    DOI:10.11889/j.1000-3436.2024-0080
    摘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是决定中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在药用植物由野生走向人工栽培的过程中,药效成分下降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日益显现。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照射能够诱导植物内源性保护物质产生,进而改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研究UV-B如何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作用机制是当下热点之一。本文基于UV-B照射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次生代谢物积累和植物胁迫耐受性诱导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报道,系统总结了药用植物对UV-B辐射的应答策略,以及UV-B辐射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了UV-B在刺激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及增强植物逆境胁迫抗性中的应用,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与不足,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旨在为UV-B辐射在提升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及增强逆境耐受性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紫外线B(UV-B);药用植物;胁迫响应;次生代谢;多组学   
    61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699360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研究进展,分析了辐照条件下环氧树脂性能变化,为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孙安苇, 杨佳, 刘艺, 高志鹏

    DOI:10.11889/j.1000-3436.2024-0067
    摘要:环氧树脂因耐腐蚀性强、耐热性好、力学强度高及电绝缘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工业、高能加速器以及深太空探索领域。而这些应用环境中的电离辐射将破坏环氧树脂的三维网状结构,严重影响服役性能,这对其可靠性评估提出严峻地考验,因此,阐明辐射损伤行为成为必然需求。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关于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辐照条件下的交联和裂解反应对环氧树脂化学结构及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导热性能、电气性能等)的影响。最后,结合目前环氧树脂辐射损伤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需要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辐射损伤;辐射交联;辐射裂解;性能老化   
    35
    |
    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78186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 辐射化学

    在抗菌涂层材料领域,研究人员将有机硅季铵盐作为抗菌剂,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疏水单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体系,制备了UV光固化配方。研究发现,涂层中QAC含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1UV-F∶9QAC添加量为25%时,涂层的抑菌圈直径可达4.05mm。

    吴秫芃, 崔锡文, 张悦, 张兵斌, 吴正涛, 朱雪华, 袁妍

    DOI:10.11889/j.1000-3436.2024-0078
    摘要:为开发高效的抗菌涂层材料,本研究将有机硅季铵盐(QAC)作为抗菌剂,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疏水单体改性环氧丙烯酸酯6215-10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体系,配制基础配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抗菌剂和疏水单体配制了不同UV光固化配方,研究了含有不同比例添加剂的涂层表面形貌特征,固化过程的双键转化情况以及固化后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的QAC含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1UV-F∶9QAC添加量为25%时涂层的抑菌圈直径可以达到4.05 mm;固化的双键转化率均高于80%;机械性能随着添加剂的增加有所下降;润湿性方面1UV-F∶9QAC涂层的水接触角最大达到91.1°。其中3UV-F∶7QAC添加剂在添加量为1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1.3 mm的抑菌范围,同时具有高达3.06 MPa的抗拉强度和44.0%的断裂伸长率;涂料的双键转化率高于90%,热稳定性并未显著降低。  
    关键词:UV固化;抗菌涂层;季铵盐;含氟   
    75
    |
    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0690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在铅铋冷却剂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气溶胶固定剂,能有效捕获钋放射性气溶胶,为核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蒋丹枫, 宋国华, 李雪菲, 苏兴东, 詹杰, 肖梦情, 李银涛

    DOI:10.11889/j.1000-3436.2024-0069
    摘要:捕获固定去除在铅铋冷却剂正常运行时产生的钋放射性气溶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接枝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PAM-g-PAA/PHEA)的基础上复合黄原胶(XG)制备一种润湿性好和高捕获固定性能的气溶胶固定剂。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并证实了气溶胶固定剂的结构;通过热重、接触角和固定沉降方法研究了气溶胶固定剂的热性能、润湿性和对碲(模拟钋)气溶胶的捕获固定效果。结果表明:PAM-g-PAA/PHEA与XG通过氢键协同作用构成双网络结构,气溶胶固定剂的热性能、润湿性和固定性能有所提高。最佳XG含量为0.05%时,气溶胶固定剂80 s内完全浸润碲粉,其沉降固定率可达99.24%,为钋放射性气溶胶的捕获固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黄原胶;双网络;捕获固定;润湿性;固定率   
    59
    |
    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55170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 辐射生物学与医学

    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研究者通过分析加速器六维床摆位的CBCT图像,发现六维床显著提升了摆位精度,但旋转误差控制仍有限,特别是在乳腺和直肠肿瘤治疗中。

    万宝, 葛彦东, 孙朔, 赵宇, 张彦新, 张伟, 郇福奎, 梁斌, 王宏凯

    DOI:10.11889/j.1000-3436.2024-0104
    摘要:回顾性分析基于加速器六维床摆位的肿瘤患者的CBCT(Cone-Beam CT,CBCT)图像,比较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肿瘤患者六维床放射治疗中分次内摆位误差的数据,研究六维床对不同位置肿瘤产生的摆位效果差异。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9月于本中心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85例,分成脑瘤、肺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统计4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6个自由度(X、Y、Z和Rx、Ry、Rz)的首次和分次内摆位误差。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瘤种在各个方向上的分次内摆位误差。对于首次摆位与分次内摆位误差两种情况,经六维床校正后在平移方向的误差范围基本一致,均集中在±1 cm范围内。分次内摆位误差中Rx方向的误差范围略微缩小。然而,在旋转自由度Ry和Rz方向上乳腺部位误差显著增大。从不同类型肿瘤组的分次内平移方向误差来看,脑瘤组在平移方向的误差最小。肺癌组的平移方向误差较小,但在Z方向(腹背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偏态。直肠癌组的平移方向误差相对较大,尤其在Z方向。此外,无论是首次摆位还是分次内摆位均显示脑部误差最小,肺部次之,乳腺和直肠相对较大。不同肿瘤类型之间的Rx方向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1)。乳腺癌患者与脑瘤患者(p=0)、肺癌患者(p=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患者与直肠癌患者存在弱显著性差异(p=0.034)。在Rz方向上,直肠癌病例与脑瘤(p=0.003)、肺癌(p=0.002)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直肠癌与乳腺癌病例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弱显著性差异(p=0.033),说明在Rz旋转方向上,直肠癌组的摆位误差显著不同于其他肿瘤类型。六维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摆位的平移方向精度,旋转误差也有所改善。然而,在旋转方向上的误差控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较强或周边器官情况较为复杂(如乳腺和直肠)的情况。应当进一步结合患者个体化特征进行固定装置优化以及加强呼吸管理,以提升放疗精度和效果。  
    关键词:摆位误差;六维床;肿瘤放疗   
    31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54335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28
查看更多
  • 虚拟专辑
  • 精选图片
更多
0